古代带钩:材质工艺好 绿叶价也高
古代带钩:材质工艺好 绿叶 价也高玉发簪。 本期鉴定者:英国邦瀚斯中国古董艺术部北京总监 孔超 鉴 定 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件放大镜上面的玉石是什么,价值如何? 鉴定:从图片上看,这件放大镜应该是海外回流的藏品,玉石部分是中国的带钩,类似现在的皮带扣。这件带钩的年代应该是清代中期前后,后来被外国人用于放大镜把手。 中国的带钩自古就有,材质多样,有翡翠、白玉、*玉、青金石等,纹饰丰富,备受外国买家喜欢。根据其材质、年代、雕工和精美程度的不同,档次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大多数在数万元或十多万元之间,也有珍稀者可达数十万元甚至更高。 看看老外是如何使用中国玉器的。 近日,波士顿某个拍卖行公布9月拍卖信息,两件 中西合璧 的拍品引起行家方翔的注意并在微博上饶有兴趣地进行点评,引起收藏者们的关注, 一件是做成了放大镜柄,这个还经常能够看到,另外一个则是做成了钢笔的笔杆。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藏品在市场上不算少见,如能成系列收藏很有意义,主要构件的材质和工艺仍是衡量价值的关键。 带钩是古代达官贵人用于束腰、钩挂衣领的饰物,带钩的结构由钩首、钩颈、钩体、钩尾、钩柱和钩纽等组成,基本形状为 S 形。钩体中部或下端有钩纽,用于固定饰物的一头,上端的钩首,钩挂饰物的另一头。用来做带钩的材质极为多样,金、银、竹、木、牙、石包罗万象,既有翡翠、玛瑙、水晶、绿松石、琉璃、瓷器等,又有象牙、骨、碧玺、紫檀木。 使用古物是开发和保护 在古代,带钩本来也是实用品,主要用于结带,据透露,也有的带钩还是 便携式 的印章,又叫 带钩印 。不过到了清代的时候,带钩已 变身 成为观赏品、把玩件,所以选料、工艺更为考究。在各种各样的带钩中玉带钩数量最大,品种最多,流传时间也最长。 在19世纪时,不少带钩大量对外出口,外国的买家将其应用到实用器上作为装饰,如放大镜把手、镜子把手、奖杯或壶的耳朵等。 如今在国外市场上也能经常见到这类东西。 收藏杂项多年的赵先生告诉,一开始他认为外国人这种做法破坏了中国的古物,非常不理解,甚至有点气愤, 比如说他们还把我们当时出口的花盆钻洞做成灯罩。 但是慢慢的,他考虑的角度有所改变: 在那个时代,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就跟我们现在的工艺品是一样的,并不存在对中国艺术品的破坏。他们因为喜欢,所以把这些器物的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地运用和展示。
孔超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 这些器物虽然具有一定的文物、历史、艺术价值,但是严格讲并不算是古美术、艺术品的范畴。所以,他们这种做法把传统的中国器物利用和保护起来了。收藏这些东西,可以启发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传统的器物,给我们保护、开发利用传统艺术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收藏放大镜关键看带钩 此前邦瀚斯曾推出一个带钩的拍卖主题,藏品均来自于一个美国收藏家。 放大镜也好、镜子也好,收藏的主线其实是带钩。 孔超说, 收藏者看的是带钩的玉石材质和工艺价值,而不是这块玉石与放大镜或者镜子如何巧妙结合的工艺。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这种带钩并不少见,价值跟材质和工艺都有关,价格多集中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有的可以达到数十万元。而更甚者2011年香港苏富比曾以3426万元成交的一件 清19世纪 翡翠镂雕螭龙带钩 ,价值在于翡翠的品质和雕工。这件带钩曾由美国著名藏家收藏,其后在1983年、1993年分别出现过。 很少人专门关注玉带钩,也没有专门的著作、研究,所以玉带钩的价值并不算高。 赵先生表示。 不过,并不是说作为烘托,带钩这朵 红花 的 绿叶 就不值得关注。201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曾以87.5万港元成交一件17世纪犀角雕海水龙纹嵌白玉带钩,除了白玉的价值外,还因为犀角的材质和工艺价值也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