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疾病家长们知多少?小编准备分几堂课来详细地为广大家长们讲解婴幼儿常见的八大疾病,以便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能及时冷静应对。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建议家长们专心听课。
在宝宝0-3岁的阶段中可能会因为家长错误的喂养方式或者一些先天性疾病的影响而导致一些常见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本堂课主要来为大家讲讲婴幼儿的营养性疾病之一贫血。
当人体外周血中没有足够量的红细胞,红细胞不足无法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就会引起贫血。常见症状有头晕、乏力、易疲劳等。
小儿营养性贫血是一种饮食中缺乏铁质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另一种是机体内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建议采取对应治疗。
小儿营养性贫血是一种饮食中缺乏铁质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另一种是机体内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建议采取对应治疗。
①缺乏铁质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
4个月以前婴儿利用母亲体内带来的铁制造血,生后来自母体的铁质逐步耗尽,母乳与牛乳内铁质含量较低,因此4个月会出现体内铁的不足。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双胎儿因后天发育速度较正常儿快,对铁的需求相对会高,又没有及时添加富铁的食物都会更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在婴儿发育初期阶段会对婴幼儿机体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应受到影响而导致减少学习能力丶改变运动功能等。如果血中运铁蛋白浓度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严重者会导致婴幼儿身高和体重的发育迟缓。此外,有些宝宝还会出现异食的行为。
如果家长们发现宝宝吃线头,包装纸等异食癖应该及时制止纠正,考虑是否与缺铁性贫血有关。日常饮食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绿叶蔬菜和铁剂一类的营养补充品来合理的补铁蛋白,预防疾病的发生。
②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
食欲不振、挑食偏食、反复腹泻的小儿可造成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引起大细胞性贫血。贫血的宝宝面色苍黄、表情呆滞、恶心厌食,严重者影响生长发育。
家长们在辅食添加时,应该多补充富含造血物质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脏、新鲜绿叶蔬菜与水果等,来预防小儿营养性贫血。被诊断为贫血的宝宝就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接受治疗,服药1个月后复查,根据病情好转的程度,还要进一步巩固治疗6—8周。
-END-
本文审核专家
沃乐柳
小金旦婴童健康咨询之家主任
上海医院儿童保健副主任医师世界卫生组织(WHO)上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合作中心母婴健康教育基地特聘专家上海市人口早期发展协会理事中加合作《科学育儿国际合作项目》特聘专家上海市人口早期发展协会孕婴童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