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爸爸妈妈:大家好!我是阳阳妈妈。
每个家庭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营养和成长发育情况,那么要怎样判断孩子的营养状况是否合理?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发育是否正常?这些仅仅依靠直观的身高、体重是不能简单粗暴的界定的。今天就来全面阐述一下儿童的营养状况评估,以及目前各种评定的方法手段。
营养状况评估是所有患有急慢性疾病儿童病情评估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是否偏离正常的主要步骤。完整的营养评估应尽可能包括膳食摄入评估、体格检查、生化指标、身材尺寸和构成,并与同年龄段儿童进行比较。
如何进行膳食摄入评估
并非所有的儿童饮食都是正常的,因此,详细的饮食习惯记录:包括三餐进食时间、食物种类、进食地点(家里或者餐馆)、烹制方式、补充剂应用,对于摄入量的初步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像如下情况都应该考虑为影响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
严格素食的儿童如果膳食搭配不当,可能导致从食物摄入蛋白质、维生素B12及铁或维生素B6不足。
青少年经常会遗漏某一餐。
经常运动的儿童则可能摄人能量不足或者崇尚运动饮食。
年长儿和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不吃饭来减肥,可能会导致神经性厌食或暴食症。
频繁吃零食并摄入大量含糖饮料及高能量密度零食的儿童,再加上缺乏运动,很容易导致肥胖。
采用3~5d饮食记录的方法可以更好地量化评估饮食摄入量。这种方法对日常摄入量进行评估,对识别营养摄入不足及评估饮食和生化指标、慢性疾病的关系非常重要。
临床评估
临床密切观察仍然是最有效的营养评估方法。目前儿童肥胖的流行开始扭曲人们对正常儿童外观的看法,识别年幼儿童消瘦和生长发育迟缓也是比较困难的。肥胖和消瘦并不一定明显,需要通过身高-体重或BMI参考图表来确定,目测法对于身体构成的变化如水肿、脱水、皮下脂肪过多或不足、肌肉量增加或减少的初筛是非常有用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对身体的影响见下面表格。任何微量元素的缺乏都会导致生长迟缓。某些特定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临床表现、症状或*性反应并不典型。
维生素缺乏或过量的症状和体征
维生素
缺乏
过量
维生素A
夜盲症、干眼症、角膜软化、毛囊角化过度
鱼鳞病、骨瘤、脑假瘤、肝大
维生素C
坏血病
大量摄入后“反弹”至缺乏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软化症
便秘、肾结石、骨化性肌炎、高钙血症
维生素E
溶血(早产儿)、周围神经病
抑制贫血患儿对铁剂的反应
维生素K
瘀斑、出血
*疸
维生素B1
脚气病、心肌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脑病
尚不明确
维生素B2
唇干裂、舌炎、口角炎
尚不明确
烟酸
糙皮病、老年痴呆症、腹泻和皮炎
皮肤潮红
维生素B6
癫痫、贫血、易激惹
神经病变
生物素
皮炎、脱发、肌肉疼痛
尚不明确
叶酸
巨细胞性贫血、口腔炎感觉异常、舌炎、胎儿神经管缺陷
尚不明确
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神经病变、感觉异常、舌炎
尚不明确
矿物质缺乏或过量的症状和体征
矿物质
缺乏
过量
铝
尚不明确
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硼
钙化异常
尚不明确
钙
骨软化症、手足抽搐
便秘、心脏传导阻滞、呕吐
氯
碱中*
酸中*
铬
糖尿病(动物实验)
尚不明确
钴
维生素B12缺乏症
心肌病
铜
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骨质疏松、神经病变、皮肤和头发色素脱失
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范科尼肾病、角膜色素沉着
氟
龋齿
氟中*
碘
甲状腺肿、克汀病
甲状腺肿
铁
贫血、行为异常
含铁血*素沉着症
铅
尚不明确
脑病、神经病变、点彩红细胞
镁
低钙血症、低钾血症、震颤、无力、心律失常
虚弱、镇静、低血压、恶心、呕吐
钼
生长迟缓(动物实验)
尚不明确
磷
佝偻病、神经病变
缺钙
钾
肌无力,心脏病变
心脏传导阻滞
硒
心肌病、贫血、肌炎
头发和指甲的变化,大蒜的气味
钠
低血压
水肿
硫
生长障碍
尚不明确
锌
生长、皮炎、味觉减退、性功能减退症、脱发
创面愈合能力受损
肠胃炎
生长评估
通常采用人体测量指标来评估生长发育。
如果儿童只进行了一次人体测量,通常采用该指标与参考曲线或表格对比的方法评估其年龄别“生长发育状况”。
如果进行了不止一次人体测量,年龄别生长发育状况则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追踪:可通过将测量值标注在生长曲线上,以评估生长趋势或程度(如在生长曲线上的百分位数范围);可测量生长速率并与参考生长速率参数进行对比,以评估该年龄别生长速率是否合适。
体重、身长或身高及头围(≤3岁)是最常用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其他相对体重的测量,如身长-体重或BMI帮助我们提供生长和营养状况更全面的描述。其他测量值,如中上臂围(MAC)及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对评估婴儿或儿童生长发育也很重要。
各年龄组的评估工具
1.早产儿
目前有两种生长曲线可用于评估早产儿生长发育:宫内发育曲线和生后生长发育曲线。
宫内生长曲线是新生儿监护室(NICU)评估早产儿出生时和生后生长发育最佳工具。宫内生长曲线反映了宫内或胎儿的生长发育,被认为是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目标。有许多可用的宫内生长曲线,但只有一部分曲线包含体重,身长,头围,许多新绘制的宫内生长曲线只包括年龄-体重曲线;这些曲线由于缺乏年龄-身长和头围值,因此在NICU的应用受到限制。
生后生长曲线采用纵向数据绘制而成:对一组婴儿进行随访获取重复测量数据。因此,生后生长曲线表示的是早产儿随年龄增长的实际增长情况(如描述性曲线),而不是理想增长情况(规范化曲线)。生后生长曲线可以进行2个早产儿生长情况对比,因此,可以作为宫内生长曲线有用的辅助评估工具。
2.婴儿和儿童(足月到24个月)
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发表了一个关于推荐24个月(不考虑饮食)的儿童应用WHO多中心生长参考研究成长图、代替目前应用的CDC生长图表的报道。
WHO生长图表基于在“最佳”条件下生长(如母乳喂养,非吸烟环境)的健康儿童的一个国际性样本(单胎且足月生产)。
因此,WHO图表是生长标准曲线(或规范),CDC曲线基于横断面全国性调查数据和Fels研究机构的纵向数据,对-年美国儿童的规模和生长进行描述,可作为生长参考曲线(或规范性)。
与WHO多中心生长参考指标研究不同,CDC生长曲线的绘制基于主要是牛奶配方奶粉喂养婴儿。
对于临床医生,在美国从CDC图表转换成WHO图表有几个重要的影响:
首先,WHO图表中从出生到3个月体重增长比CDC图表快(与母乳喂养和配方奶粉喂养有关),因此,更多这个年龄段的婴儿被认为是低于年龄-体重图表。
其次,WHO图表中生后3个月后体重增长比CDC图表慢(对于该年的别和身长)。因此更少的6~23个月婴幼儿被认为低于年龄-体重图表,更少的0~23个月婴幼儿被认为低于身长-体重图表。
最后,不同图表间年龄-身长差异小,因此不能观察到显著的临床差异。
总之,母乳喂养为主(WHO标准生长图表)和配方奶粉喂养为主(CDC生长图表)的不同生长模式解释了,为什么配方奶粉喂养婴儿生后早期按WHO图表偏低,而年龄稍大婴幼儿则偏高。
WHO关于儿童生长标准以表格的形式为生长率也提供了标准(体重、身长、头围;见生长率),同时以表格和曲线的形式为年龄-臂围和年龄-肱三头肌皮厚度(3~24个月)提供了标准。
3.儿童(24个月)
美国CDC和AAP推荐2-20岁人群继续应用CDC生长图表。CDC图表是生长曲线的参考标准,一般来说,CDC曲线将一个儿童与其他儿童参考人群进行比较。
目前可用的CDC有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