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心律失常的急诊患者中,约40%是房颤患者[1]。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急剧上升,仅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就接近8%。但是,对于多种疾病共存的老年患者来讲,房颤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缺一不可。那么,什么药物更适合高龄房颤患者的治疗呢?
讲者:*丽红
单位:医院
病例概述
患者,男,83岁,既往腔隙性脑梗死病史1年。入院前5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出汗,就诊于医院急诊。
查心电图示:心率次/分,心房纤颤,予胺碘酮、丹参多酚盐静点后,上述症状缓解,心电监护示:心率次/分,心房纤颤。
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转入本院老年病科。
诊疗经过
查体示:脉搏次/分,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次/分,节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双下肢无水肿。
行辅助检查,BNPpg/ml。
甲功三项:TSH13.76mIU/L,FT.5pmol/L。
心电图示(见图1):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
图1
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停搏次数次(RR间期>2.0s),房早,室早,Ⅱ、Ⅲ、aVF导联Q波加深。Ⅲ导联ST段轻度下移,部分导联T波低平(心率快时)。
心脏彩超示(见图2):EF68.6%,心动过速,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图2
头部CT示:颅内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塞。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强。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心功能Ⅱ级2.腔隙性脑梗死3.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房颤药物该如何选择?
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房颤引起的相关症状,降低心室率、维持窦律和预防血栓。考虑患者高龄,多种疾病共存,心脏传导功能减退,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窦性停搏,不耐受手术而选择药物治疗。
但目前尚无针对性的西药可以解决快慢综合征(既有心动过速,又有心动过缓)这一棘手的临床难题。
循证医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以通过多离子通道阻滞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快慢兼治,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肌重构,改善心肌传导,且无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因此,综合考虑予氯吡格雷75mg1次/日+美托洛尔23.75mg(一次)+参松养心胶囊4粒3次/日治疗。
12日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停搏次数23次,窦性心动过缓次数85次(0.1%),窦性心动过速次数次(0.2%),窦性心搏总数次,治疗前后对比见表1。
表1.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比较入院时(次)12天后(次)比较结果窦性停搏次数23↓窦性心动过速970↓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博总数103981↓高龄阵发性房颤患者管理策略分享
专家讨论
俞建华教授(医院)、朱文青教授(医院)和唐安丽教授(医院)针对该病例的诊疗方案作了进一步探讨,总结如下:
1.该病例是一缺血性心肌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的老年患者。
若患者体质较好能耐受手术,应首选射频消融术,且术后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发生风险,同时还可能因快室律得到控制而减少慢室律的发生。
在患者无法行手术而采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特别是伴有长间歇(RR间期>2.0s)时,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和时间需谨慎。
2.参松养心胶囊对于阵发性房颤,特别是多种疾病共存、又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尤为适用,不仅可以改善房颤引发的症状,减少房颤发作次数,维持窦律,还可以提高缓慢心率,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
参考文献:
朱俊.心房颤动的急诊处理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07):-.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