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网友来信,应网友要求,作者署名为:希腊字母:派。
我只修改了部分标点和明显的错别字,主要内容,包括对医学的评述,只字未动,否则,这便不是家属视角的医学叙事了。以下为来信全文:
感谢《心外传奇》的科普,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信心和希望,陪伴我们走过这段艰苦的旅程,重新见到光明。我要愿意将我自己的这段经历告诉您,也祝愿您继续传作出这样高水平的科普作品!优秀的科普作品,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帮助。
新闻说,中国心脏骤停后能被成功复苏的概率不到1%,我们就在那1%里面。
医院说,没见过这样的病例,这情况看来无法逆转,到第四家说可以试着一搏,最后竟然搏成了!
试着看了本书,偶然记住了起搏器创始人厄尔.巴肯这个名字,试着打了个电话,竟然又偶遇了从厄尔.巴肯实验室归国创业的留美博士,医院客户端,试着找相关罕见病情的信息,然后找到一篇揭示病理医院论文,而这个论文也才发表不足两年。
感谢老天,给了我们重生的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帮我们把握住了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
1/7
时间拨回到两年的国庆节的那个下午。没有出游,大宝在家写作业。写完练体能,个跳绳13分钟内完成了,又追加了四十个仰卧起坐。作为学校二年级游泳队的成员,我们经常在进行这样的体能训练。
吃过晚饭,实在无聊,大宝说要找人玩。我习惯性的想起去阿毅家,离得近,大人小孩都能各聊各的。
不料,这个习惯性的选择,冥冥之中竟直接决定了我们后面的生死……
晚上八点如约来到阿毅家,大有大的聊,小有小的玩,很吵,但大家都很开心。
每次来毅家,我都很专心的和毅在他家的饭厅聊天,不用去管孩子,这也是我喜欢来这里的原因之一。
大宝和晴晴又在玩体感游戏,对着电视屏幕手舞足蹈,大呼小叫。
这一幕简直和电影灾难片开头一模一样:一个欢乐祥和的生活场景切入,但下一秒,画面一切就是扑面而来的生死考验,挺不过去的话,后面就直接没戏了!
我在边喝茶边聊天,突然听见阿毅喊:大宝,不要睡地上,地板太凉。这时我是背对着大宝的,虽然听到,但没在意。但紧接着,我听到毅急切的大叫:快来看大宝!听到呼叫,阿纤冲了过去。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转身跟着冲了过来。
大宝已经躺在地上了,他的眼帘只剩下一条缝,但我确定那不是眼睑闭着,而是无力地垂着。我大声呼叫,拍打他的脸颊,没有反应,整个人瘫软一团了。完了!我感觉一定是出大事了,这样子,似乎是没了呼吸,也可能是没了心跳。
想起平时看过的急救常识,我第一反应,是先确定是否还有心跳,要摸他的颈动脉。另外要确定他是否还有呼吸,这要看胸廓是否起伏。
但当我想要去摸颈动脉时,却又记不起来是摸脖子左边还是右边,而且,我的手已经紧张得抖起来了,那还摸个屁啊,这样的抖法,究竟是他的动脉在搏动,还是我的手在抖动都分不清了,怎么可能准确的判断?
看样子,是心脏骤停了!
在我还在犹豫的刹那间,阿毅已经开始给他做心脏复苏按压了。我很清楚的看到,阿毅连续做了三个有力的按压。突然,大宝轻轻的咳了一下,但马上又没了反应。阿毅紧接着又要对着大宝嘴巴开始吹气。
这是个电光火石的刹那啊,阿毅的反应快到难以置信。他从未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他和我一样,只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