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犬猫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特点是非常迅速和不协调的心房活动与失去心房收缩。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老年动物发生率高于年轻动物。
中大型犬由于心房表面积大更易发房颤。心房颤动也常与引起心房扩张的心脏疾病有关,如慢性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以及终末期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狭窄。在巨大的品种(大丹,圣伯纳德,纽芬兰,多格德波尔多,爱尔兰狼犬)中,一种称为孤独性心房颤动(或原发性心房颤动)的心房颤动的形式发生,没有明显的结构性心脏病。它可能是由心房的支流静脉内出现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和解剖或功能性心房扑动引起的。犬的阵发性房颤可继发于使用阿片类镇静剂之后或持续的迷走神经抑制之后。
猫的房颤发病率较低,但在猫患有明显心房肥厚、扩张、限制性心脏病时高发。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次/分,心室率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次/分,不仅比正常动物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病因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与长期惊惧、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分类
房颤按其持续时间可分为:.
1.阵发性的,可表现为自我限制。
2.持续性,无自我限制现象,可以终止通过电或药理学复律。
3.永久性房颤不易于复律。
临床表现
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沉郁、不爱动甚至出现昏迷。静息状态下表现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等。大多数房颤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房颤可自行回复窦性心律。
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对于房颤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治疗
1.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是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任何房颤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复律的房颤患病动物,应使用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很高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治疗有较大比例可复律。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可用胺碘酮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患;
(3)洋地*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可降低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合用(猫无临床用药资料)。
(5)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病动物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老年动物和以前有过脑卒中病史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
3.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1)电复律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适用于:紧急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衰等)。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可再次进行电复律。电复律不是根治方法,往往会复发,应结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为房颤治疗的有效手段,国外已有开展的报道。
(3)人有通过迷路手术彻底根治房颤的治疗手段,动物医疗在这方面尚无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