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临床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科学家发现ldquo新rdquo
TUhjnbcbe - 2021/3/19 15:30:00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由感染、环境、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及遗传等多因素引起胎儿期心脏或大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约占出生缺陷新生儿总数的25%[1]。全世界每年约万的CHD儿出生;我国是世界上CHD发病率较高国家之一,每年约30多万CHD儿出生,CHD也是占据我国近年出生缺陷类疾病的首位[2]。

图1:心脏健康概念(来源:图虫创意)

新生命的降临本应给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但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家庭却只能沉浸在无边的痛苦之中。目前,医学界关于这一疾病的确切致病原因仍不清楚。子宫内存在广泛的结构性问题,其致病根源难以解析,又或者是怀孕期间的一次感染。而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基因突变的新类型,或能解释部分未知的CHD的发病机制,未来,通过识别这些异常的基因,将大范围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

01

CHD相关的基因突变类型

与CHD相关的基因突变类型常分为3种[2]:

(1)单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顺序发生改变而翻译、转录信息出现错误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单基因突变病。研究表明约4%的儿童CHD与单基因突变有关,它的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等,均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单基因突变导致的CHD分为两种类型:(1)非遗传综合征性单基因病,即仅体现在心脏畸形,不累及其他器官;(2)遗传综合征性单基因病,即不仅体现在心脏功能不全还累及其他器官。常见突变基因包括,NKX2.5基因、GATA4基因、CX43基因等。

(2)多基因突变:两种以上的基因突变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CHD的发生,是最常见的遗传发病因素,这些基因具有异质性特点,由多基因突变导致的CHD占全部CHD的90%以上,临床表现为心脏畸形伴或不伴有其他系统畸形。同样多基因突变导致的CHD也分为两种类型:(1)非遗传综合征性多基因病,仅表现心脏畸形不伴其他器官畸形;(2)遗传综合征性多基因病,除了心脏畸形外还累及其他器官。常见突变类型包括,ZFPM2/FOG2基因等。

(3)染色体异常:CHD患儿染色体异常占5%,染色体病患儿伴有CHD者高达50%;染色体的突变错综复杂,所以临床表现不仅只表现在心脏畸形,多数均累及其他系统。染色体异常分为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两大类。

02

Science研究发现:父母三种单核苷酸突变(SNV)的组合是CHD的新突变类型

多基因突变是CHD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大多数情况下,单一基因的突变本身并不能导致病变,甚至可能是良性突变,然而,多个单基因突变组合起来就有可能导致器官生长畸形。

年,一项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曾引起学术界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学家发现ldquo新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