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从江西特意来义乌,找我复查,
从严重的心衰,到心超已经恢复正常,
病人目前没有任何不舒服,恭喜患者。
5年多了,去年开始调整以后,都挺好。”
一条讲述着“都挺好”的朋友圈里,是作为一名医者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欣喜,更饱含着深深的自豪和骄傲。
“没想到病人回老家工作生活后,还特意联系我说要回义乌复查,病患百分百的信任让我很是感动;而复查的结果,更是让我们都很激动!”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医师鲍东来如是说。
江西姑娘小文(化名)是在一次肺炎住院时得知自己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但对于这一疾病并不太了解的她在出院后就把药停了。
“当时觉得自己年轻啊,身体没有什么问题,不就是心脏大了点嘛,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的生活工作都很正常。”
年2月底,因劳累不适出现胸闷、双下肢医院,心超显示“左心功能不全,全新增大伴二尖瓣中度反流及三尖瓣中重度反流”,EF只有33.5%(EF:射血分数,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值>50%)。
▲年2月,小文的心超检查报告
扩张型心肌病
是一类既有遗传因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成的复合型心肌病,是以心脏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发生心律失常、栓塞或猝死等并发症为特征的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开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疲劳或乏力等轻微症状,这也是一开始小文觉得“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主要原因。
鲍东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心房先收缩,让血液进入心室,然后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发挥心脏的泵血功能,供应全身脏器的血液,若收缩不同步,就会导致心脏变大、心功能变差,最终可能导致心衰、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
“我们可以将心脏理解为全身血液循环的‘发动机’,而衰竭的心脏就像一台动力不足的机器,不能将血液有效泵出到全身各器官,而是淤积在肺及外周静脉系统,因此会出现头晕、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少尿等表现,以及身体下垂部位水肿、腹胀、恶心、食欲下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住院的时候其实挺无助的,一方面是对疾病的恐惧,另一方面,当时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自己没有家人陪护,因此心里非常不安。”小文回忆,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细心和贴心让她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医院有了特别的感情。
经过对症用药,小文病情稳定、顺利出院,这次的住院经历也让她不敢再轻视自己的身体。出院三个月后,在义乌打拼了十几年的小文决定回江西老家工作生活,那次复查,EF为52.6%,已经恢复到正常值。
▲年5月,出院3个月后小文的心超复查结果
“当时建议病人继续遵医嘱服药,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密切